东汉末年群雄逐鹿,乱世之中没有永恒的友谊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袁绍与韩馥、曹操与袁绍、马腾与韩遂、刘备与孙权,这些曾经亲密无间的盟友,最终都反目成仇、兵戎相见。
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,昔日的死敌也可能化敌为友。比如在荆州之战结束后,痛失关羽和荆州的刘备,就曾有意联合曹操之子曹丕共同讨伐孙权。可惜这个计划最终因曹丕的拒绝而流产。
曹丕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,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历史谜题:当时正值刘备为关羽复仇心切之际,若曹丕能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与刘备联手,很可能一举消灭孙权,完成统一大业。那么,他为何会如此草率地放弃这个机会呢?
在三国众多英雄中,曹操与刘备的关系最为耐人寻味。曹操曾对刘备说: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。这句话道出了他对刘备的重视。然而令人不解的是,曹操明知刘备是自己最大的对手,却多次放过除掉他的机会,反而向汉献帝举荐刘备担任左将军、豫州牧等要职,甚至封他为益寿亭侯。
展开剩余72%史料记载,两人关系最密切时,连曹操最信任的谋士荀彧和爱将夏侯惇都要退居次席。《三国志》中生动描述道:出则同乘一辆车,坐则共处一席。在讲究尊卑有序的汉代,这种待遇可谓殊荣备至。
值得注意的是,刘备当时的官职并不算高,远不及大将军、骠骑将军等要职。但曹操给予他的礼遇却仅次于自己。换作常人,必当感恩戴德、誓死相报。就连与汉室血缘更近的刘晔都尽心为曹操效力,唯独这位出身没落皇族的刘备,始终怀有与曹操争雄天下的雄心。
曹操对刘备的厚待有史可证:在建安元年(196年)就表奏刘备为镇东将军,封宜城亭侯。当刘备被吕布击败时,曹操不仅收留他,还派夏侯惇相助。后来更亲自率军东征,帮刘备夺回被俘的妻儿。可以说,若非曹操多次相助,刘备恐怕早已命丧他人之手。
有趣的是,一向有纳人妻妾之癖的曹操,却从未对刘备的夫人动过心思。这或许说明,年长刘备六岁的曹操,确实是以兄长的姿态对待刘备。
当时曹操的谋士程昱、郭嘉都建议尽早除掉刘备,但曹操却说:现在正是招揽英雄之时,杀一人而失天下人心,不可。这个理由显然站不住脚,因为曹操对其他对手从不手软:名士边让、大将陈宫、枭雄吕布都死在他手上,就连发小袁绍也被他逼得走投无路。
曹操不杀刘备,与其说是顾虑天下人心,不如说是英雄相惜。就像武侠小说中互为对手却又惺惺相惜的两位高手,既是对手,又存敬意。
曹操去世后,刘备出人意料地派出使者韩冉前往吊唁,并送上厚礼。细究时间线会发现:关羽战死、曹操去世、刘备病逝分别发生在220年1-2月、220年3月和223年6月。也就是说,刘备派人吊唁时,荆州已失、关羽已亡。
值得注意的是,曹丕并未向刘备发讣告,刘备此举很可能是想借机与曹丕结盟,共同对付孙权。然而曹丕的反应令人失望,他不仅拒绝了这个提议,还下令斩杀使者。《典略》记载,使者韩冉称病滞留上庸,才逃过一劫。
年轻的曹丕显然缺乏其父的政治智慧。若换作曹操,很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,与刘备联手对付孙权。但曹丕不仅拒绝了刘备,反而大力支持孙权,封他为吴王,加九锡之礼。这种养虎为患的做法,最终让孙权得以在曹刘之间左右逢源。
当发现孙权并非真心归附时,曹丕又仓促出兵讨伐,结果将孙权彻底推向刘备一方。刘备在碰壁后,也接受了孙权的求和。就这样,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延续。
这段历史不禁让人深思:若曹操在世,会如何处理刘备的示好?若曹刘联手,三国历史是否会改写?可惜历史没有如果,曹丕的意气用事,让他错失了一统天下的良机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火狐体育平台app下载ios养殖app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